《向往的生活8换赛道玩戏剧,结果黄磊把观众劝退了?》
这一季《向往的生活》第二期一播完,评论区就像开了闸——差评刷到手软。原本以为节目组会在第八季搞点新花样,结果是有新花样没错,就是从干农活变成聊戏剧、演小品…呃不对,是话剧。但这波操作直接让不少老观众说:“我追了这么多年,这次是真看不下去了。”
那天节目请来了马思纯和辛芷蕾,本来阵容还挺能打。前半段就是吃饭、骑车兜风、回家闲聊,一切都很平淡。然后到了晚上,黄磊突然宣布——来,我们上台表演一下吧!于是大家一个个走到小舞台开始尬演,有人念诗,有人模仿角色,但气氛不是热烈,而是……怎么说呢,就像公司团建强行才艺展示一样,让人脚趾抠地三室一厅。
收视率也给了反馈,据传首期的数据已经一般般,到第二期又掉了一截。有网友调侃:“这不是‘向往的生活’,这是‘劝退的现场’。”猫眼热度排名也是中后段徘徊,不进前三不说,还时不时掉到二十多名的位置。这要是放在以前,《向往》可是综艺榜常客啊,现在只能靠老粉偶尔捧场撑着。
更扎心的是豆瓣短评区,以前哪怕有人吐槽,也会有粉丝跳出来护着,说你们懂什么,这是慢综艺!但这一季连护都没人护,全是一星两星排队打卡。有网友直言:“慢综艺可以慢,但不能无聊啊!”甚至有人怀疑是不是素材不足,所以才用戏剧表演凑时长。
其实黄磊转去“戏剧赛道”,理论上应该更熟悉吧?毕竟他自己也是演员,还教过学生。但是效果却出乎意料地尴尬。他在节目里提到韩国的一部话剧(好像叫啥…洞子里的父亲?),刚开始我还以为他要深度解析社会议题,结果他说最打动他的地方是父女情。我愣了一下——等等,这部作品真正厉害的是它探讨为什么父亲只能躲在洞子里,以及民众态度如何影响他的命运啊!你直接忽略核心,只剩煽情部分,那观众当然觉得肤浅啦。
而且这种茶话会式聊天,在农业主题的时候还能配合干活画面显得温馨,现在全程坐着讲故事,就容易变成鸡汤大会。一边喝茶一边感慨人生,其实偶尔听听也行,但连续几段都是这样,再加上中间穿插几场并不好笑的小舞台表演……真的是熬夜看下来,比看纪录片还困。(哦对,我刚想说比看纪录片累,其实纪录片至少还有知识点。)
不过也不能完全否定,因为有些嘉宾还是很努力,比如辛芷蕾那段尝试互动就挺自然,可惜镜头剪得零碎,看不到完整效果。而马思纯……嗯,她状态倒不错,只是整体节奏太松散,她再亮眼也救不了局面。这让我想到之前某年春晚,小品演员拼命卖力,可剧情硬伤太大最后还是扑街。同理,这次的问题更多是在策划方向,而不是单个嘉宾发挥失误。
奇怪的是,我一开始还觉得可能只是我个人口味问题,不爱这种形式。但后来翻评论发现,各年龄层都有类似感受。不少资深戏迷甚至留言:“如果第一次接触话剧是在这个节目,那我可能永远不会买票进剧院。”这句话虽然夸张,但说明宣传效果真的反噬了本体艺术形象。本来想推广文化,却让大众误解成“原来话剧情节就是这么随便”。
更离谱的一幕,是黄磊讲完那个韩国作品后,又补充一句“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洞”。当时弹幕瞬间飘满问号:???这跟剧情有什么关系吗?有人笑称,“下一步是不是该讨论月亮代表谁的心?”他可能只是想做哲学延伸,可惜现场氛围已经被搞跑偏,没有共鸣只剩冷场。
不过不得不承认,也许黄磊是真的喜欢这些内容,他本人聊起来很投入。但投入归投入,如果大多数观众get不到重点,那传播效果就等于零。而且现在网络环境不同,以前大家愿意耐心等慢热,现在稍微无趣一点就直接关掉换别的平台。所以数据滑坡并非偶然,更像是一种提醒:赛道转换风险很高,要么精准抓住兴趣点,要么宁可保持原路稳步走。
坊间还有个版本,说制作团队内部其实讨论过是否保留农活环节,只是最终拍板换成文化主题,希望提升格调吸引新的受众群体。但现实证明,新受众没拉来多少,老受众却流失了一批。当然真假不好确认,不过茶余饭后的聊天总免不了这样的猜测,你信不信随意啦~
股票杠杆哪个平台好用一点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