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2025大吉
NEW YEAR
图片
图片
图片
真正的功夫修炼,不仅需要外在的努力,更需要内在的领悟。只有将“求”与“悟”结合起来,才能达到功夫的至臻境界。无论是学习、工作还是生活,在勤奋努力的同时,更要注重内心的觉醒和领悟!
图片
关注武宗
学
天下武功
图片
图片
太极拳 招熟而懂劲·行拳若流水
图片
图片
以武学打开世界·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
看看太极拳里的打手要领,老祖宗教我们怎么在实战中运用太极拳。先在心,后在身,打拳最要紧的是什么?是脑子,心里想明白了,身体才能跟上。
腹松气敛入骨,就是让你肚子放松,别绷着,然后把气沉下去,感觉好像吸进了骨头里一样,这样才稳,迈步如猫行,运劲如抽丝,这比喻绝了。走路像猫一样轻盈无声,发力像抽丝一样连绵不断,你想想猫抓老鼠,悄无声息,一击致命,抽丝,力道是均匀的,没断点。说明太极拳不是硬碰硬,是讲究技巧和感觉的。
每一动惟手先着力,随即松开,犹须贯穿。什么意思?就是说你出拳或者推手的时候手先动,但不是猛的一戳,而是先有个接触,然后马上松开,但这个劲儿不能断,要像一条线一样串起来,就像你拉弓射箭,箭离弦前,弓弦是紧绷的,但一旦射出弓弦就松了,但那个劲儿还在箭上,这就是所谓的起承转合开始发展,转折结束,一气呵成,不能有疙瘩,全身意在蓄神,不再气,这句话太重要了。
很多人练拳总想着怎么把气练足,结果把自己憋得慌,动作僵硬,其实关键在于用意念去引导,让精神集中,而不是死抠气,气顺了自然就出来了。你要是光盯着气,反而把自己给憋住了,气如车轮,腰如车轴,这个比喻也很形象,你的气要像车轮一样能转起来,能带动全身,而你的腰就像车轴,是整个力量的中心,控制着方向和速度。
其根在脚,发于腿,主宰于腰,形于手指。这简直是太极拳的黄金法则,你的力量不是凭空来的,它得从脚底生发,通过腿部传导由腰部主宰,最终体现在手指尖上,你想想大树参天,根扎的深不深?浅了就容易倒,太极拳也一样,根基不稳,上面再好看也是空中楼阁。所以练拳一定要注意脚下,重心要稳,力量要从下往上走,由脚而腿,而腰总须完整一气,强调的就是连贯性,从脚到腿到腰再到手,整个过程要像流水一样顺畅,不能有丝毫的阻塞。
向前退后,乃得机得势,这句话告诉我们,太极拳的进攻和防守都要把握时机,占据有利的位置。如果不得机得势,身体就会散乱,失去平衡,那问题出在哪?其病必于腰、腿求之,多半是腰和腿的问题,因为腰是主宰,腿是根基,记住这一切都是意,不是外面,别以为太极拳就是花架子,它的核心在于内在的意念和感觉。
接下来是虚实相生,有上即有下,有前即有后,有左即有右,这不就是阴阳对立统一吗?太极拳里没有绝对的实,也没有绝对的虚。比如你想向上,同时心里就要有向下的意思,这样才能稳住。就像你推东西,如果只想着往上推,很容易把自己顶歪了,如意要向上,急欲下意,就是这个道理。
若物将掀起,而加以挫之力,斯其根自断,这句话更妙了。意思是说当对方想发力的时候,你在他发力的瞬间给他一个反作用力,让他自己把自己给破坏了。就像拔河,你不是硬拽,而是在他用力的时候轻轻一抖,他就可能被你带倒了,这就是借力打力的精髓,虚实宜分清楚,一处自有一处虚实,处处总此一虚实,强调的是每个部位都要有虚实的变化,而且整个身体的虚实是相互关联的,周身节节贯穿,勿令丝毫间断。
再次强调了连贯性,身体的各个关节都要像链条一样连接起来,不能有断点。这首打手歌可以说是太极拳实战的浓缩精华,掤、捋、挤、按须认真,上下相随人难进,掤、捋、挤、按,这是太极拳的4种基本手法,你要认真对待,上下相随,就是手脚配合,身体协调,这样对手就很难找到破绽。
《打手歌》
掤捋挤按须认真,上下相随人难进。
任他巨力来打我,引动四两拨千斤。
引进落空合即出,粘连黏随不丢顶。
任他巨力来打我,引进落空合即出,粘连粘随不丢顶,你要先粘住对方,让他感觉不到你松开,也不让他顶撞你。然后在他发力的时候把他引进一个空档,然后迅速合上把他发出,这就像钓鱼,你得先把鱼钩挂好,然后耐心等待,等鱼咬钩了,再猛地提竿,打手撒放后面的掤、捋、挤、按、采、挒、肘、靠是太极拳的8种基本劲法,也是我们常说的八法,这些口诀字字珠玑,值得反复琢磨。
《太极拳小序》
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,其精微巧妙,王宗岳论详且尽矣。
后传至河南陈家沟,陈姓神而明者,代不数人。
我郡南关杨某,爱而往学焉,专心致志,十有余年,备极精巧。
母舅武禹襄见而好之,常与比校,伊不肯轻以授人,仅能得其大概。
素闻豫省怀庆府赵堡镇,有陈姓,名清平者,精于是技。
逾年母舅因公赴豫省,过而访焉,研究月余,而精妙始得,神乎技矣。
这段小序虽然看起来是介绍太极拳的起源和传承,但其实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。一开始就说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,其精微巧妙,王宗岳论详且尽矣。意思是说太极拳的起源可能已经不清楚了,但王宗岳的论述已经非常全面了,这说明太极拳的理论体系是很早就建立起来的。
后面讲了太极拳从河南陈家沟传出来,然后杨某去学习,武禹襄去看,但因为杨某不肯轻易传授,所以武禹襄只能学到大概。后来武禹襄又去赵堡镇找陈清平研究了一个多月,才真正掌握了精髓。说明太极拳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,需要时间和耐心,还需要名师指点。最后作者说自己跟从武禹襄学了20多年也只是得了皮毛,但他觉得里面还有更深的奥妙,这体现了谦虚的态度,也说明了太极拳的博大精深。所以作者写下五字诀是为了提醒自己,也是为了后人。
太极拳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,不断精进的过程。这5字诀可以说是太极拳修炼的核心口诀,概括了太极拳修炼的5个关键环节,一曰心静,二曰身灵,三曰气敛,四曰功整,五曰神聚。这5个词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修炼层次和要求,咱们一个一个来看。
先说心静,心不静则不专,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,故要心静。这句话说的太实在了,你想想,如果你心里七上八下的,一会想东一会想西,你的动作能准确吗?肯定不行,所以练太极拳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心静下来,起初举动未能由己,要悉心体认,随人所动,随曲就伸,不丢不顶,勿自伸缩。
刚开始练习的时候,你的动作可能不太听使唤,这时候就要放慢节奏,用心去体会,跟着对方的动作走,对方往哪边动你就往哪边动,但要保持一定的距离,既不离开也不顶撞,彼有力我亦有利,我利在先,彼无利我亦无利,我意仍在先。这句话是说当对方有力的时候你也要有力量,但你的力量要比他先一步,当对方没有力量的时候,你也要放松,但你的意念要比他先一步,这体现了太极拳的主动性和预见性,要刻刻留心,挨何处,心要用在何处,需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,就是要时刻保持专注,对方的力作用在你哪里,你的意念就要跟到哪里,从不丢不顶的状态中去寻找信息,如此练习,一年半载便能周身,此全是用意,不是用功。
坚持这样做下去,大概一年半载,就能达到身体自如的状态。而且这完全是用意念,而不是用蛮力,久之则人为我制,我不为人制矣。长期坚持下去就能达到我控制别人,而不是被别人控制的境界。这心静真是万法之基。
接下来是身灵,身滞则进退不能自如,故要身灵,身体僵硬了,进退就不灵活了,所以要让身体变得灵敏,举手不可有呆相,彼之力方碍我皮毛,我之意已入彼骨里,出手的时候不能有迟疑犹豫的样子。当对方的力量刚刚碰到你的皮肤的时候,你的意念就已经深入到对方的骨子里了,说明太极拳的反应速度非常快,能够迅速感知对方的意图,两手支撑,一气贯穿,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,右重则右虚而左已去,双手支撑的时候要有一股气贯穿全身,当左边受到压力的时候,左边就要放松,而右边就要顺势出去,反之亦然,这体现了太极拳的借力打力和变化无穷。
气如车轮,周身俱要相随,有不相随处身便散乱,便不得力,气要像车轮一样转动,身体的各个部分都要协调一致,如果哪个地方不协调,身体就会散乱,力量也就发挥不出来,其病于腰腿求之,问题往往出在腰部和腿部,先以心使身,从人不从己,后身能从心,由己仍是从人,一开始是用意念指挥身体跟随对方,而不是自己,后来身体能听从意念,但自己发起的动作仍然要跟随对方,由己则滞,从人则活,自己主观的行动就会僵硬,跟随对方就会灵活,能从人手上便有分寸,称彼劲之大小,分厘不错,权彼来之长短,毫发无差,能够跟随对方,手上就能感觉到分寸,能准确判断对方力量的大小,甚至毫厘不差,能准确判断对方进攻的距离,前进后退,处处恰合,功弥久,而技日精矣,前进后退都能恰到好处,功夫越练越深,技艺也就越来越精湛。这身灵就是灵活应变的能力。
第三是气敛,气势散漫,便无含蓄,神意散乱,故要气敛,勿使气散,敛入脊骨。如果气散漫了,就没有内敛的力量,身体就容易散乱,所以一定要把气收敛到脊柱里,这就像水库蓄水一样,只有把水蓄起来才能有力量。
呼吸通灵,周身无间,吸为合为蓄,呼为开为发,呼吸要畅通,要达到一种灵性的状态贯穿全身,吸气的时候是收缩和蓄力,呼气的时候是舒展和发力,盖吸则自然提得起,亦能引人起,呼则自然沉得下,亦能放得人出,吸气的时候自然就能提起东西,也能把人带起来,呼气的时候自然就能沉下去,也能把人放出去,这说明呼吸和发力是紧密相关的,此是以意运气,非以力使气也,这是用意念来引导气,而不是用蛮力去压迫气,气敛就是要把内劲收回来,积聚在丹田,这样才能更好的运用。
第四是功整,一身之功练成一家,分清虚实,发劲要有根源,全身的功夫要练成一个整体,要分清楚虚实,发力要有根基,劲起于脚跟,主于腰间,行于手指,发于脊背,力量是从脚底生发的,由腰部主宰,通过手指表现出来,最终由脊背发出。这再次强调了根基的重要性,又要提起全副精神,于彼劲将出未发之际,我劲已接入彼劲,恰好不后不先,还要提起全部的精神,当对方的劲力即将发出,但还没发出的时候,我的劲力就已经接住了对方的劲力,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,不早也不晚,如皮燃火,如泉涌,出前进后退无丝毫散乱,曲中求直,蓄而后发,力量的发出要像火燃烧一样迅速,像泉水喷涌一样自然,前进后退都不能有丝毫的散乱,在弯曲中寻求直线,先蓄力再发力,方能随手奏效,此为借力打人,四两拨千斤也,这样才能达到随手就能奏效的效果。这功整就是内外合一,形神兼备,达到完美的境界。
最后是神聚,上四者俱备,总归神聚,前面4个方面都做到了,最终要归结到神聚,神聚则一气鼓荡,练气归神,气势腾挪,精神灌注。当精神高度集中时,就能把全身的气调动起来,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。这股力量既能腾挪变化,又能精神集中,开合有致,虚实清楚,左虚则右实,右虚则左实,开合要恰到好处,虚实要分明。当左边是虚的时候,右边就是实,当右边是虚的时候,左边就是实,虚非全然无力,气势要有腾挪,实非全然占煞,精神要贯注,虚不是完全没有力量,而是要有腾挪变化的余地,实不是完全僵硬,而是要精神集中,紧要全在胸中腰间运化,不在外面,力从人借,气由己发,关键在于胸腔和腰部的运转变化,而不是在外表上用力,力量要从对方那里借来,气要从自己这里发出,何以气能由脊背发出?
气向下沉,由两肩收于脊骨,注于腰间,此气之由上而下也,谓之合。为什么气能从脊背发出?因为气要向下沉,从肩膀收回到脊柱,集中在腰部,这是气从上往下的过程,叫做合,由腰形于脊骨,布于两膊,施于手指,此气之由下而上也,谓之开,然后气从腰部沿着脊柱向上分布到手臂,最终施加到手指,这是气从下往上的过程,叫做开,合便是收,开即是放,能懂得开合便知阴阳,到此地位,功用一日精一日,渐至从心所欲,罔不如意矣,合就是收敛,开就是发放,懂得了开合就明白了阴阳变化,达到这个境界,每天练习,技艺都会进步,最终能达到随心所欲,心想事成的境界。这神聚就是太极拳修炼的最高境界,是心、身、气、神的高度统一。
前面讲了那么多理论和口诀,现在来看看撒放秘诀,也就是怎么把力量发出去,擎、引、松、放,这4个字概括了发力的4个步骤,擎起彼身借彼力,中有灵字,擎起对方的身体,借对方的力量,这里面包含了身灵的要求,引到身前劲始蓄,中有敛字,把对方引到身前开始蓄力,这里面包含了气敛的要求,松开我劲勿使屈,中有静字,放松自己的劲力,但不要弯曲,这里面包含了心静的要求,放时腰脚认端的,中有整字,发力的时候,腰部和脚要找准方向,这里面包含了功整的要求。
这4个步骤正好对应了前面讲的5字诀中的4个字,最后一个神聚是贯穿始终的,这说明太极拳的发力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,需要心、身、气、神的完美配合。最后这段走架打手行功要言,可以说是把前面讲的很多道理串联起来,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。
昔人云,能引进落空,能四两拨千斤,不能引进落空,不能四两拨千斤,语甚谈括,初学未由领悟,予加数语以解之,俾有志斯技者,得所从入,庶日进有功矣。古人说能引进落空,能四两拨千斤,不能做到这些就说明你还没入门。这话太概括了,初学者不容易理解,所以我加上几句解释,希望能帮助有志于学习太极拳的人找到入门的方法,每天都能有所进步,欲要引进落空,四两拨千斤,先要知己知彼,想要做到引进落空,四两拨千斤。
首先要了解自己,也要了解对手,欲要知己知彼,先要舍己从人。想要了解自己和对手,首先要学会舍己从人,顺应对方的意图,欲要舍己从人,先要得机得势,想要舍己从人,首先要把握时机,占据有利的位置,欲要得机得势,先要周身一家,想要得机得势,首先要做到周身协调,成为一个整体,欲要周身一家,先要周身无有缺陷,想要周身一家,首先要消除身体上的各种缺陷,欲要周身无有缺陷,先要神气鼓荡,想要消除缺陷,首先要让精神和气充满活力,欲要神气鼓荡,先要提起精神,神不外散,想要神气鼓荡,首先要提起精神,不让精神分散,欲要神不外散,先要神气收敛入骨,想要精神不外散,首先要让精神和气收敛到骨头里,欲要神气收敛入骨,先要两股前节有力,两肩松开,气向下沉,劲起于脚跟,变换在腿,含蓄在胸,运动在两肩,主宰在腰,上与两膊相系,想要神气收敛入骨,就要做到大腿有力,肩膀放松,气下沉,力量从脚跟生发,变化在腿部,含蓄在胸部,运动在肩膀,腰部是主宰,上下与手臂相联系,这一层层递进,从最终的目标引进落空,四两拨千斤,一直追溯到最基础的要领,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,这说明太极拳的学习是一个由表及里,由浅入深,循序渐进的过程。
从打手要领到5字诀,再到撒放秘诀和行功要言,太极拳不仅仅是强身健体的武术,更是一种充满智慧的生活哲学。它教我们如何与自己相处,如何与他人相处,如何在动静之间找到平衡,在虚实之间把握分寸,把这些融入到日常的练习和生活中,去体会太极拳的真谛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杠杆哪个平台好用一点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