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记得那支让无数人站在山顶喝西北风的股票吗?
中国石油上市那天,整个市场都疯了。
2007年11月5日,开盘价直接飙到48.6元,媒体吹捧它是“亚洲最赚钱的公司”,股民们挤破头也要抢着买。
那时候谁要是没买中石油,简直不好意思说自己在炒股。
结果呢?
这价格成了永远翻不过去的大山,后来股价跌得连零头都不剩。
有首打油诗这么写:“我站在中石油48元之巅,眼含热泪向山下俯瞰……”这哪是诗啊,根本是散户的血泪史。
当时多少人拿着养家糊口的钱往里冲,以为能搭上财富快车,谁知道最后连车门都被焊死了。
别说中石油坑人,中国中车玩起套路来也是毫不手软。
2015年南北车合并,搞得跟娱乐圈顶流结婚似的,全网沸腾。
股价一口气冲到39.94元,80后股民们纷纷高呼“神车来了”。
那阵子只要和人聊天,三句话离不开中车,好像不买就错过了几个亿。
结果合并完没多久,股价开始玩自由落体,当初喊“神车”的人现在改口叫“灵车”了。
说白了,重组消息听着高大上,落到小散口袋里只剩下一地鸡毛。
你说这能怪谁?
市场永远是这样,热闹时候人人往前挤,凉凉时候只剩套牢的人互相安慰。
要说最狠的,还得是中国船舶。
现在年轻人抱怨股价不行,老股民听了直摇头——你是没见过它当年多风光。
2007年10月11日,中国船舶股价冲到300元,把贵州茅台都甩在后头,那时候茅台算老几啊?
大家都叫它“股王”,真是一枝独秀。
可谁能想到,后来的重组搞得股价七零八落,现在回头看那300元,简直像做梦一样。
难怪老股民总说,新手嫌船慢,老手才知道这船曾经开得多快,只是现在搁浅了而已。
这些股票有个共同点:都曾经是行业龙头,都赶上了好时候,最后却都成了散户的伤心地。
中石油上市时正赶上大牛市,中车蹭上合并热潮,船舶更是趁势而起。
那时候买它们的人,哪个不是做着财富自由的美梦?
结果梦醒了发现,自己不是在数钱,而是在山顶站岗。
你说这是运气不好?
倒不如说A股就是这样,热闹时候吹泡泡,凉凉时候戳泡泡,最后埋单的总是普通股民。
现在回头看这些事,倒也能琢磨出点道理。
股市里最怕的就是跟风,大家喊啥你买啥,最后准吃亏。
中石油上市时多少人连公司做啥都没搞明白就往里冲,就知道“亚洲最赚钱”这几个字唬人。
中车合并时,又有几个人仔细研究过合并方案?
都是看别人买就跟风。
船舶更别提了,300元的时候多少人知道为啥值这个价?
说白了都是懵着来,摔了才知道疼。
最近听说有些年轻人又开始追捧这些股票,说是要抄底。
老股民听了直嘬牙花子——历史换着花样重演,韭菜一茬接一茬地长。
2022年的时候,中国船舶搞了个资产重组,股价波动得跟过山车似的,追高的人又被套住一批。
中石油更别提了,国际油价涨跌它跟跌不跟涨,成了股民口中的“反指王”。
中车倒是安静不少,就是股价再也回不到当年辉煌的时候了。
说到底,炒股这事儿真不能光看热闹。
什么“亚洲最赚钱”、“中国神车”、“股王”之类的名头,听着光鲜,背后藏着多少风险?
普通股民信息不对称,消息传到耳朵里早就变味了,等你冲进去,人家庄家早就准备好收割了。
就像打牌似的,你看不见对手的牌,但对手把你看得清清楚楚。
现在市场监管越来越严,信息披露也比以前规范多了,但散户吃亏的事还是没断过。
2023年新证券法实施后,对恶意炒作管得特别狠,可还是有人抱着侥幸心理往里冲。
说到底,制度再完善也管不住人心贪婪啊。
老股民常念叨:股市里没有神话,只有笑话。
你笑别人站岗,别人笑你看不穿。
其实这些股票本身没啥错,都是正经做实业的企业。
错就错在有些人把它们吹上天,搞得跟暴富神器似的。
企业还是那些企业,变得是人心和风气。
当初吹中石油的人,现在不知道在哪发财;当初追捧中车的人,估计早就转战其他板块了。
只剩下一批又一批散户,对着K线图长吁短叹。
炒股十几年的人都知道,市场永远在轮回。
今天追捧这个,明天热炒那个,但最后能赚钱的永远是那些冷静的人。
他们不看名头大小,不管概念多火,就认准一个理:股票背后是实打实的生意,生意不好,吹上天也得掉下来。
可惜这个道理,总要付出学费才学得会。
下次再看到什么“龙头”、“王者”、“神车”之类的名号,先别急着冲。
摸摸口袋里的钱,想想山顶上的风大不大。
股市里最不缺的就是机会,最缺的是守住本金的人。
那些曾经辉煌过的股票,现在成了教科书般的案例,提醒着一代又一代股民:热闹的地方少去,看不懂的别碰。
股票杠杆哪个平台好用一点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